本會與台師大台文所合辦之台灣文化講座第四場演講邀請陽明大學蘇碩斌副教授演講「Do Something Complex:現代觀光文化的社會學批判」。蘇老師出身社會學界,卻跨足台灣文化史、社會生活史之研究,本次演講以理論的角度為同學深入剖析所謂的觀光文化。

演講當日~蘇老師由「旅行∕Travel」與「觀光∕Tourism」的中英文字源說起,辨析Travel與Tourism的不同。早期而言,Travel具有痛苦的意涵,是一種被迫出發的旅程,帶有生命的危險,諸如征戰、貿易、探險、傳教皆屬此類。Tourism的字根tour具有圓圈、巡迴的意涵,相較於travel的不穩定性,可說是一種有去有回的保證。
蘇老師強調,從早期「勞苦」的旅行到現代「愉快」的觀光絕非偶然,而是19世紀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產物。首先,資本主義勞工制度引進新的時間觀念,將勞動與休閒區隔開來,餘暇的出現遂提供觀光發展的契機。其次,鐵道的延展抹平了原有的時空距離,景點隨著易達性提高成為一個個平面化的風景,更成為明信片、相片、電影、雜誌等供人消費的客體。放眼望去,今日之觀光有如一場充滿追逐與消費的緊湊行程,休閒也不得不過得「充實豐富」,不禁讓人疑惑,觀光真是一種休息嗎? 觀光社會學告訴我們,休閒往往是為了重回勞動,也為了再次進行消費;休閒並非壓力的出口,而依然受資本主義所支配。那麼休閒壓力的出口究竟何在?資本主義之中我們真無招架之力嗎?蘇老師鼓勵大家將觀光轉化為情感的交流與拜訪,這或許不失為一條解決之道;與會同學也就觀光社會的利弊發表自己的觀點。下次為旅途而奔波的同時,別忘了停下腳步思索一下自己的目標再繼續前進!
|